打官司,往往被视为维权的最后手段,而非首选。很多人误以为通过诉讼就能迅速解决问题,但现实并非如此。诉讼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,其根本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赢得官司,而是利用诉讼这一法律手段去实现自己的权利和维权目标。
诉讼的关卡:胜诉只是实现权利的最后一步
胜诉确实是诉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,但仅仅赢得官司并不意味着权利的实现。它只是维权道路上的一个关卡,如果没有突破这个关卡,那么后续的权利和维权目标将难以实现。
诉讼的误解:很多人误以为打官司是维权的捷径
实际上,打官司从来不是解决纠纷的首选,而是最后的兜底手段。很多人以及不少法律专业人士通过打官司来解决问题,这不仅是低效的,而且片面地理解了法律的应有之意。诉讼并不是维权的捷径,而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。
诉讼的耗时与成本:时间成本、沉没成本均高
法院立案并不是简单的写起诉状、递材料和盖章。鉴于法院案件量骤增,很多法院为了办案指标,会采取各种方式阻碍当事人立案,有时办案效率低得离谱。即使网上提交材料,排队审核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。此外,自己研究法律法规、研究案例同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而这些时间可能给当事人带来更高的收益。
诉讼的风险:高风险成本
随着法院案件数量的增加,分配到每个法官身上的案件数量也会增加,随之带来的影响就是办案质量可能会降低。一审法官出错,遇到负责的二审法官还能纠正一下。但倘若二审法官也是为了完成办案指标,那么当事人可能会陷入无尽的诉讼旋涡中。即便证据齐全、官司打赢了,还有执行风险在等着。赢了官司不等于实现了权利,因为很多老赖会利用法院执行系统的局限性来逃避责任。
诉讼的财务压力:诉讼费、律师费压力巨大
诉讼费并不是完全由败诉方承担。如果当事人诉请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,超出法官自由裁量的范畴,超出的部分诉讼费仍由当事人自己负担。而且,在实践中,很多情况下不请律师就走不了第一步。譬如,在只有对方微信或手机号的情况下,在许多法院是无法立案的,老百姓必须委托律师去查档。到了案件执行阶段,如果对方是公司的,想要推进执行,那就需要委托律师查询档案。执行推进过程中还可能需要垫付其他费用。
诉讼的循环:实现债权可能需要多次诉讼
网络普法的推广不仅让老百姓有了维权意识,也让老赖知道了法院执行系统的局限性并且找到了应对方法。如果被执行人转移了财产,则可能需要通过债权代位权、撤销权的方式予以实现。而且,在实践中,想要找到转移财产的线索就需要花费不小的代价,譬如聘请律师参与调查。
诉讼的评估:打官司前的必要准备
建议在诉讼前要做好必要的评估措施,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:是否就这么算了?要不先犹豫一下?诉讼的目的是什么?这案子是否有必要请律师?诉讼的预算是多少?执行的预算是多少?
结语:打官司不是冲动消费,维权要理性
打官司不是冲动消费,而是需要理性对待的法律行为。在决定打官司之前,务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,确保自己能够承担诉讼带来的各种成本和风险。维权要理性,切莫轻易上当。